探秘千年古县,追踪当代愚公,遵化推出“1+4”特色全域旅游!

遵化市有纪年历史2200多年,五代后唐建县,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留存有5处早期人类活动遗址、200多处文物古迹,10多种文化脉络在这里交替演绎,独特厚重的历史文化。作为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遵化是“穷棒子”和“当代愚公”精神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皇家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驰名中外,清东陵、万佛园、汤泉、禅林寺、沙石峪等22处特色景区景点星罗棋布、交相辉映,赋予了遵化旅游产业的神奇魅力。自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遵化市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该市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比较优势,以开放合作的思路,开拓创新的方法,不断提升全市全域旅游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全市旅游项目加速推进,旅游设施提档升级,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旅游环境全面优化,景城共建深度融合,闯出了一条具有遵化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并荣获省级优秀创建单位称号,在今年7月份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遵化市召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攻坚会议

一、理清发展思路,高点站位“谋”布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政引领、重点攻坚”的领导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挥部,并下设九个攻坚组,全面负责示范区创建的组织协调、督导调度、目标考核等工作,组成指挥有力、联动高效的创建工作体系。同时,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定期调度机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督导等形式,促进工作高效率推进、高标准实施、高质量见效。二是强化顶层设计。该市按照“文旅引领、筑巢引凤”的思路,聘请国内高端设计团队,高起点、大手笔编制完成《遵化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胜地”的总体定位和“一城、两轴、三带、四区”的空间布局。同时,以全域旅游规划为统领,与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全局性规划紧密对接,与少数民族特色片区发展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和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等局部规划有机衔接,构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规划体系,共同引领遵化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新跨越。三是制定最优政策。高效整合各领域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等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指数效应。聚焦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打破部门局限,多头联动统筹支持,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聚焦难题破解,坚持领导带头分包文旅项目,亲自协调解决用地不足、资金紧张等难题;聚焦人才引进,实施“兴遵英才”计划,积极通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凤还巢”计划招才引智,并在遵化市职教中心专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人才,确保全域旅游发展起步稳、步子快、前景广。


市委书董学忠(左二)就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办公

二、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内涵“补”供给,拓展全域旅游发展“新空间”。一是推进“旅游+农业”。把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共享美丽乡村转变。目前,已整合资金1亿多元,培育国家级旅游模范村2个、省级观光采摘园14个、唐山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13处、精品民宿12处、星级农家院106家,实现了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二是推进“旅游+工业”。根据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模式和市场前景,培育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具备旅游接待功能企业26家,打造了金银器加工、食品加工、红木家具制造三大特色工业旅游产品,既为全域旅游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也为工业转型开辟全新发展空间。三是推进“旅游+文化”。围绕深入挖掘皇家文化、红色文化、长城文化等资源,推出一批演艺项目、举办一批节庆活动、打造一批文创产品,实现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与自然景观、游客情感完美结合,让广大游客更好地体验感受“传奇遵化”的魅力。四是推进“旅游+电商”。积极推进网络营销战略,通过携程、驴妈妈等平台实现个性化定制旅游攻略,同时,大力扶持本土“过来玩”旅游网站等平台发展,相继开通微旅游门户网站、微信平台、APP,以线上平台助力线下发展,并实现全市景区WIFI全覆盖,为全域旅游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市长王凤海(中间)陪同唐山文旅集团一行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工作进行考察

三、夯实发展基础,加大投入“强”设施,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新形象”。一是重投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先后投入资金11.2亿元,修建旅游道路14条,通车里程达到103.5公里,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畅通便捷、四通八达的路网支撑,截至目前,金凤湖环湖路、沙石峪村环村路、清东陵景区环陵路已相继建成通车。同时,采取地方企业建设基础设施、合作方投资开发运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方式,建设完成旅游集散中心;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智慧旅游平台项目;整合财政和社会两方面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和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120余座,为游客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和贴心的服务。二是建机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坚持“主客共享”的旅游理念,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持续完善提升旅游交通指示牌、景区景点内部标识牌、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切实做到景区笑迎游客、导游细致讲解、群众热情推介。同时,健全“1+3+N”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先后成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办公室、旅游维权合议庭等机构,完善旅游、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通过景区及周边环境治理等专项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旅游管理体系。三是转模式,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加快推进景点景区内部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努力构建符合遵化现状的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整合治旅力量,加大即时处置力度,营造法制和谐有序的全域旅游环境。同时,构建旅游投诉举报快速处理工作机制,发挥12315、12331投诉举报电话作用,在旅游景区显著位置悬挂消费者维权热线,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游客诉求做到100%处理、100%回复。


副市长王洪军(中间)就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四、注重宣传推介,合作对接“提”名气,突出全域旅游发展“特色牌”。一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频共振。该市坚持登大台、上大报,通过央视、新华社、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抖音、快手等知名平台以及葵花朵朵、阳光频道等自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遵化文旅资源和品牌,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同频共振,全面提升遵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相继登陆央视《朝闻天下》《大美中国》等栏目,旅游宣传片在河北公共频道播出,《光明日报》《农民日报》都对遵化进行了整版宣传,《千年古县河北遵化》、《遵化长城:一步千年万里无双》等视频短片在“学习强国”APP上推送。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共同发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持续加强与平谷、蓟州、兴隆、三河等京津地区旅游城市的沟通协作,实现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品牌互推、游客互送,有效增强遵化旅游“辐射效应”和“同城效应”,全面提升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层次。同时,深挖文化内涵,定期举办卧龙山二月二文化庙会、娘娘庄乡三花谷赏花节、清东陵“用脚步丈量历史”徒步大会、沙石峪葡萄文化节、农民丰收节、轻奢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全力打造特色节庆营销品牌。三是干群参与凝聚合力。广泛利用广播、电子屏、条幅、宣传栏、展板等载体,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全域旅游创建宣传活动,持续打响“志愿遵化、仁爱永驻”品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域旅游、全局联动、全市参与、全民共建”的浓厚氛围,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凝聚强大合力。


“千年古县”“畿东第一城”——遵化

五、营造高效环境,创新举措“优”服务,亮出全域旅游发展“金招牌”。一是主动前移服务,提高企业获得感。实行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积极深入各企业,了解困难和需求,就审批流程等相关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实现政务服务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切实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以最快时限办理有关手续,以最短时间助力旅游项目落地开工,持续擦亮“金牌保姆”服务品牌。今年以来,为企业群众提供上门服务47次,预约服务51次。二是延时服务+预约办理,服务群众“不打烊”。开展“全域旅游+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培育经济增长点,该市积极探索优化审批工作流程,推行延时办理、预约办理、周末办理等模式,为农家乐饭庄、民族工艺品店等开设“绿色审批通道”,最大限度的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减少审批环节,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为申请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三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投资活力。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该市积极探索利企便民服务新举措,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助力全域旅游发展。企业设立“一日办”,充分利用企业开办“一窗通”网上服务系统,企业设立登记审批时限一日办结。企业登记电子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逐步完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各类型市场主体的设立、变更、注销等各个业务环节均可通过网上预约、办理。“审批无需进大厅,审批全程不见面”,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2020年以来,共有724家企业通过全程通办,不见面审批拿到了营业执照。


安卓用户,可在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华舆APP(中新社旗下新媒体平台),关注全球华侨华人,浏览世界各国媒体新闻资讯,无需翻译——华舆在“手”,世界尽在掌握!